点燃数据之光,照亮未来之路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日期:2025-07-30 09:29:57  作者:wangxinyu_jsj   来源:软件学院  浏览量:0

作为数字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核心资源,大数据被誉为“21世纪的石油和钻石矿”,已成为和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的五种生产要素之一,在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大数据产业规模高速增长,大数据产品应用加速落地,大数据相关的新型岗位增速越来越快,行业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扩大,使得大数据应用人才也逐渐成为就业市场上的急需人才。

下面请跟我们一起走进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1.1 培养目标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始建于2018年,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一定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掌握大数据采集、数据存储与处理、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的技能与方法,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综合运用先进的大数据方法、技术、工具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在相应领域从事各行业大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开发、服务等工作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1.2 专业课程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依托于企业的背景,结合学校特有的TOPCARES教育教学理念,构建了面向混合式教学的一套完整的课程资源体系,通过面向真实应用环境的项目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主要课程包括

(1)公共基础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沟通与演讲、大学英语、体育、创新创造与改变、创业者的成长之路、从非商业计划到商业计划、思维创新与开发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按国家规定开设。

(2)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人工智能通识、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离散数学、操作系统(Linux)、数据库原理与技术、应用统计与试验设计、大数据技术架构、分布式计算框架、分布式实时计算、数据挖掘、高性能系统架构、机器学习、AI视觉应用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驱动型医疗、互联网数据分析与应用等。

1.3 师资力量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拥有一支有实力、有朝气、有爱心、善创新的师资团队。100%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具有良好的科研氛围以及良好的教研基础、工程经验。科研方向包括各行业大数据采集与分析,学生大数据的行为分析,文本数据、语音数据的情感分析,图像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等。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教师在注重教育教学的基础上,十分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近年来,主持科研课题2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级以上项目19项。完成横向项目22项,引入经费约200万元,研究成果学术论文发表100余篇,其中北大核心期刊论文40篇,EI(含SCI)检索论文45篇,教改论文9篇。

1.4 产教融合与先进设施

学校紧密依托东软的IT服务优势和大连高新区的产业优势,构建了产教融合、面向应用的办学体制,形成了校企合作、协同共赢的运行机制,创造性地提出并在全校范围实施了TOPCARES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企业需求的互补对接。目前,本专业与IBM、百度、东软等国内外十余家知名企业联合,建立了大学生实践基地和实验室,接收高年级学生到企业参加实习,参与企业真实的大数据项目的研发。

本专业拥有媲美国家级一流专业的硬件设施和先进的实验环境,2018年实验室被评为大连市重点实验室。2019年实验室被评为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实验室重点聚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研究侧重于大数据分析的相关基础性和前瞻性关键技术研究和创新应用。

指导学生实践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级别

项目类型

指导教师

成果物

多表情对话机器人

国家级

专创实践

郑纯军

软著

草坪灯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

国家级

专创实践

郑纯军

软著

手语与语音智能实时转换系统

国家级

专创实践

周伊佳

软著

基于大数据的网络热门歌曲分析

国家级

专创实践

李绪成

产品服务原型

基于全动作跟随及体感交互的服务机器人

国家级

专创实践

郑纯军

软著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学生评教体系的有效性及改进研究

国家级

专创实践

周慧

产品服务原型

智能古诗词自主学习系统

国家级

专创实践

李绪成

软著

基于深度学习的AI计算机视觉系统设计与优化

国家级

创新训练

解天霞

产品服务原型

基于AI的肝脏肿瘤辅助诊断系统

国家级

创新训练

朱虹

产品服务原型

校园智慧大屏

省级

创新训练

马帅

软著

基于数据挖掘的医保防欺诈模型的构建与可视化分析

省级

创新训练

朱虹

产品服务原型

待规划购物中心未来区域受众客群分析预测研究

省级

创新训练

王灏

产品服务原型

1.5 学生实践成果

1.5.1 学科竞赛获奖

自2018年成立到现在,依托学校大数据社团,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球校园人工智能算法精英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辽宁省iCAN创新创业大赛”等有影响力的赛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上一年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学生参与竞赛共计21项,竞赛获奖学生总计195人次,其中,获国家级奖项15人次,获省级奖项178人次。

部分竞赛获奖情况

竞赛名称

获奖学生

竞赛级别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

孟心菩

国际级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

陈梦桐 姚奇彤 张翔 陈坤

国家级

全球校园人工智能算法精英大赛

王斌

国家级

全国高校计算机能力挑战赛

张世豪

国家级

全国大学生技术创新创业大赛

杨竣棋 王斌 石洹瑞

国家级

全国大学生高新技术竞赛

刘天扬 胡瑞

国家级

工业互联网技术与应用挑战赛

达俊儒

国家级

全国大学生信息技术认证挑战赛

孙玉玉 达俊儒

国家级

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侯佳成 陈子璇 关宇飞 王超 莫欣怡 上佳雨 赵佳康 李泽瑞

省级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

孟姝一帆 孙祥彭 李泽瑞 许承诺

省级

辽宁省iCAN创新创业大赛

杜田亚博 白嘉敏 邱兴筵 许承诺 王斌 孔凡帅

省级

“长风杯”全国大学生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竞赛

穆宁 吴佳 等26位同学

省级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中软国际--卓越杯”大数据挑战赛

孙祥彭 邓博洋 等14位同学

省级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大数据应用与分析大赛

赵佳康 陈子璇 等22位同学

省级

1.5.2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合作建立“东软百度智能产业学院”,本专业以东软集团为依托,联合多家行业内知名公司,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本专业依托辽宁省大数据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和SOVO(大学生创业中心),在校内外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将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引入教学实践环节,将企业内真实的大数据开发和分析项目植入到教学环节,结合医疗、教育等领域的真实数据构建实践项目,并邀请企业资深工程师开展课外短课与专题讲座,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近三年,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共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88项,其中国家级15项,省级18项,校级155项,参与学生总人数超过400人次。学生通过参与项目开发,获得了软件、实物、论文、软件著作权、专利、竞赛获奖等成果,实现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所获成果包括论文5篇,大创获批专利9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25项。

部分学生成果

成果名称

类别

学生姓名

车辆租赁管理系统 V1.0

软件著作权

石洹瑞,赵佳康,陈子璇

数据可视化平台软件V1.0

软件著作权

王斌

股票分析系统V1.0

软件著作权

杨竣棋

面向智慧养老的个人健康管理系统V1.0

软件著作权

杨竣棋

脑卒中数据处理平台[简称:CMS]

软件著作权

王文腾,张嘉轩,王迪

昆览天下昆虫科普微信小程序 [简称:昆览天下昆虫科普小程序]V1.0

软件著作权

杨子澳

乐享生活健康管理软件V1.0

软件著作权

赵政卓 关皓 李响 单雪晨 娄家铭 王晨晨

动物语音情感识别软件V1.0

软件著作权

关思雨 张紫茵 王飞月 张振泽 李刚 高子涵

世友图书推荐系统软件[简称:图书管理]V1.0

软件著作权

邓世杰

伊涵电影爬虫推荐系统软件V1.0

软件著作权

王子涵

一种基于多注意力机制的脊柱肿瘤MRI图像语义分割方法

发明专利

王博,翟波

一种具有温度检测功能的计算机机箱

实用新型专利

金延成

基于混合交通的转弯交通流模型

学术论文

谷晓磊

智能情绪调节器的研制

学术论文

潘嘉惠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微信公众平台的智慧旅游分析

学术论文

刘议聪

基于微信的古诗词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研究

学术论文

刘议聪

1.6 就业领域

(1)本专业毕业生可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银行、证券、保险、医院以及信息咨询公司等单位从事大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可视化等工作;

(2)本专业可在大型的数据中心、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大数据平台搭建、维护、调优、 管理和监控、大数据软件技术支持、大数据软件产品服务、大数据软件市场推广等工作;

(3)在各类学校及科研院所从事相关的教学、科研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1.7 行业前景

我国先后出台《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数据二十条》等政策文件,将数据要素列为新型生产要素,推动大数据产业向智能化、融合化、生态化方向发展。截至2023年,全国已建成20余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核心产业集聚区,大数据产业园区超200个。根据工信部《“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将突破2.5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25%,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基本建成,数据价值化、流通交易、收益分配等机制全面完善。

人社部《新职业——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2023)》显示:2023年中国大数据行业人才需求规模已突破300万,预计2025年将达400万,且需求增速持续保持在35%-45%,供需缺口长期存在。据智联招聘《2024年大数据人才就业报告》,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平均起薪达12-15万元/年,资深工程师年薪超30万元,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中国数字经济就业大数据报告》指出,2023届大数据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超92%,其中60%进入互联网、金融、医疗、智能制造等头部企业,30%投身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新兴领域。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落地,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在AI大模型训练、数据合规治理、行业数字化转型等领域的核心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在这个由数据重构世界的璀璨时代,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编织的智能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产业版图。站在数字中国的浪潮之巅,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如同通向未来的黄金赛道。我们正见证着这样一个激动人心的产业图景: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以年均25%的速度裂变增长,中国更是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国策推动下,催生出数百万高端岗位需求。

在这里,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训平台让你与头部企业同频共振,校企共建的实验室将带你在真实商业场景中磨砺本领。

让我们共同绘制这样的未来:你站在智慧产业的最前沿,用神经网络解码基因奥秘,用知识图谱重构商业生态,用分布式计算擎起数字中国的新基建。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不仅传授你驾驭海量数据的硬核技能,更培育引领产业变革的战略思维。此刻,让我们以数据为舟,算法为桨,在波澜壮阔的智能蓝海上,共同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传奇篇章!


核发:wangxinyu@employee.dnui 点击数:0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Copyright © 2002-2024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86-411-84835000 | 传真:+86-411-84769999